近兩年,智能鎖行業給人的感覺是整體很火熱。一方面,從今年的“雙十一”的銷售數據來看,凱迪仕官宣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額突破5億元;德施曼全網銷售額突破2億元(德施曼并未公布線下數據);鹿客全渠道銷售額達1.83億元;智家人僅天貓平臺銷售額就突破了2500萬元……
另一方面,火熱到你能想到的品牌和企業基本上都想進來分一杯羹,大到像海爾、海康、大華、美的、360、蘇寧、飛利浦、西屋、歐瑞博、WULIAN這樣的巨頭,小到諸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式生產。
就連做開關的正泰,做太陽能的四季沐歌,做美縫的卓高,做手機的劉江峰和努比亞等,甚至個別鎖匠和經銷商也注冊了自己的智能鎖品牌,再加上在智能鎖行業深耕多年的凱迪仕、德施曼、亞太天能、鹿客、VOC、科裕、必達、摩力、豪力士、青松沃德、金指碼、東屋、愛迪爾、六孚等傳統的智能鎖企業,可以說整個行業看起來真的非常熱鬧。用當下行業最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智能鎖行業正處于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鹿死誰手還得等待時間的考驗。
行業雖然行業很火熱,但這其中卻有不少投機倒把者,真正做得好的企業給出的數據和看法卻非常保守。而有的企業卻雷聲大雨點小,比如對外宣傳年銷售量好幾十萬套,但在市場上卻很難看到其產品。因此,今天門鎖君就來潑潑冷水,分析一下“雙十一”背后存在的問題和真實現狀:
一、“雙十一”只是少數企業的秀場,并不是所有人的狂歡,大部分企業只有看熱鬧的份。
從天貓、京東等平臺發布的榜單中可以看出,多年來霸占“雙十一”TOP10的企業不外乎凱迪仕、德施曼、三星、亞太天能、鹿客、箭牌等常青樹。雖然今年也有不少黑馬出現,比如智家人、360、聯想、飛利浦、綠米等、蓋特曼品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這十幾個品牌相對于全行業3000多個品牌來說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說至少有80%以上的智能鎖品牌無緣“雙十一”,或者在“雙十一”的表現差強人意。
二、有的人、有的企業只看到市場巨大的空間,卻忽略了做好一把智能鎖的難度。很多人只看到近年來“雙十一”“6·18”等促銷活動光鮮亮麗的數字;以及只看到中國理論上有3.5億個家庭,如果每一個家庭都安裝一把智能鎖的話,中國市場的需求量大得驚人,而如今的普及率在5%左右,所以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理論上看,中國的智能鎖市場容量確實非常巨大,但進來之后做好一把智能鎖又談何容易呢?智能鎖行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做機械鎖的不一定能把電子部分做好,而在電子部分有優勢的電子、家電企業也不一定能把機械部分做好,而能把電子和機械都能做好的企業可以說少之又少。
為什么會這樣?其實,智能鎖不是一把簡單的鎖具,它涉及到電子、通訊、表面處理、材料、機加、網絡安全、生物識別等20多個學科和領域,想一下子把各個領域融合到一起,而且還要確保它的穩定性,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好的。因此,沒有把產品做好,損害的是用戶的利益,不僅自身的企業信譽受到影響,更是透支了整個行業的信用。
三、很多新進企業只看到一把智能鎖高達幾千元的價格誘惑及近千元的利潤,卻不知道其背后的售后成本、研發成本、設計成本有多高。
一把智能鎖從立項到設計,到開模、小批量實驗、檢測、大規模生產、給經銷商上樣,再到上市,其中至少需要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曾有企業負責人對筆者說:一把智能鎖沒有6個月的打磨和驗證,是斷然不敢上市的。
僅設計一項,一把智能鎖的設計費少則一兩萬,多則八九萬,還有開模、檢測、配件、生產、員工工資等成本,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企業還沒開始銷售,就已經在賠錢賺吆喝。
此外,售后服務也是一筆不可省的成本。智能鎖與空調一樣,是一個重安裝、重售后的行業。首先中國的防盜門標準滯后于歐美等國家,所以導致不同防盜門的孔位、開孔尺寸差異化非常大,這對智能鎖安裝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在安裝的過程中需要開孔、改孔,如果安裝質量不合格的話,日后可能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
同時,智能鎖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不像家電、空調等一旦出現故障,可以一兩天不使用,但智能鎖一旦出現故障,用戶是不能等的,所以快速安裝和售后響應對企業售后團隊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成本自然也不低。所以,一把智能鎖看似幾百元、幾千元,利潤不一定很高。
四、不少人投機取巧,只為眼前利益,只想賺快錢。
很多人和企業看到智能鎖行業近兩年確實很火,都想進來大撈一把。而這樣的人和企業,一沒有生產條件和經驗,二沒有研發能力,三沒有售后團隊,所以只好拿現成的公模套用,再找個低價的代工廠生產,這樣做出來的產品品質得不到保障,售后也很難跟得上,而且同質化也很嚴重,所以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低,低到你懷疑人生,299、399,499,看到這些價格,很多人很難將它與智能鎖聯系到一起。
這也讓真正想做好智能鎖的企業很受傷,這么低的價格,功能還一應俱全,更多的用戶自然會選擇廉價產品。而當產品出現大量故障,或者因為定位太低而難以招商及得不到市場認可的時候,這些廠家便會選擇退場,最終導致自己的產品處于無售后的狀態,所以受傷的是消費者,透支的仍然是整個行業的信用。
五、不少人和企業為了做好智能鎖,一直在燒錢,但市場卻比想象中還難做,一旦資金鏈斷裂,明后年或將出現倒閉潮。
很多人看到了智能鎖行業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想在這個行業里有所作為,干出一番事業,所以把在其他行業或是原本的機械鎖行業掙到的錢都投入到了智能鎖的新品研發上。
雖然智能鎖的市場空間非常大,但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市場當前的需求量遠低于整個行業2000多個品牌的產出,所以市場比想象中還難做。因此,未來拿不到投資或者資金鏈斷裂,很多企業將很難堅持到2019或是2020年。
從目前的一些數據來看,市場需求量確實每年均以超過100%的速度在增長,從天貓的數據來看,與2016年相比,2017年天貓電子門鎖類目訪客數增長50.64%,支付件數增長126.52%,2018年就完成了2017年前年的產銷量,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好看,也很令人振奮的數字,但這點量還難以消化全國3000多個品牌鎖產量。智能鎖行業未來勢必重蹈空調行業覆轍,將從幾百、幾千個品牌銳減到幾十個品牌。
此外,由于行業和市場仍處于教育和普及初期,用戶對智能鎖的認知和認可度并未達到預期;同時智能鎖屬于耐用品,不像手機等快消品一樣備受各界關注,所以要全面普及智能鎖還需時日,因此市場的反響并未如行業那般火熱,可以說智能鎖目前的火熱只是虛火,只有等到終端用戶真正接受之后,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火熱。由此可見,智能鎖行業雖然很火,但終端市場卻未必很熱。因此,想要分得智能鎖市場一杯羹,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結語:對于智能鎖行業和市場來說,目前缺的不是產品和企業,缺的是好產品以及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的企業。因此,市場很大,但這塊大蛋糕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吃。